分类: 记录

  • 在 ubuntu 服务器上搭建 Gitlab 服务

    在 ubuntu 服务器上搭建 Gitlab 服务

    使用 omnibus 方式安装 gitlab 官方的 gitlab 服务,存在病毒,导致 CPU 跑满,改用 docker 方式安装。

    参考文档

    安装 docker: Install Docker Engine on Ubuntu

    安装 gitlab-jh: 极狐GitLab Docker 镜像

    安装过程

    1. 使用 Docker Engine 安装极狐GitLab:

    export GITLAB_HOME=/srv/gitlab
    
    docker run --detach \
      --hostname mygitlab.app \
      --publish 443:443 --publish 80:80 --publish 24:22 \
      --name gitlab \
      --restart always \
      --volume $GITLAB_HOME/config:/etc/gitlab \
      --volume $GITLAB_HOME/logs:/var/log/gitlab \
      --volume $GITLAB_HOME/data:/var/opt/gitlab \
      --shm-size 256m \
      registry.gitlab.cn/omnibus/gitlab-jh:latest

    以上代码执行,初始化 gitlab-jh,耗时较长。

    2. 安装 gitlab-runner: Run GitLab Runner in a container

    docker run -d --name gitlab-runner --restart always \
      -v /srv/gitlab-runner/config:/etc/gitlab-runner \
      -v /var/run/docker.sock:/var/run/docker.sock 
      gitlab/gitlab-runner:latest -m 

    3. 注册 docker runner,执行过程中会有交互式问答,记录如下:

    docker run --rm -it -v /srv/gitlab-runner/config:/etc/gitlab-runner gitlab/gitlab-runner register
    
    http://mygitlab.app/
    
    Runner token:xxxxxxxxxxxx_xxx
    
    alpine:lastest
    
    alpine:lastest
    
    docker
    
    alpine:lastest
    
    Configuration (with the authentication token) was saved in "/etc/gitlab-runner/config.toml"

    4. 修改 docker runner 的配置,添加卷:Advanced configuration

    nano /srv/gitlab-runner/config/config.toml
    
    volumes = ["/home/www/mygitlab.app:/build/mygitlab.app:rw"]

    其他记录

    重启服务,查看日志相关命令:

    docker restart gitlab-runner
    
    docker logs gitlab-runner -f

    进入 Docker 容器执行命令:

    docker exec -it xxxxxxxxxxx sh

    其他参考文档

    六. GitLab-CI/CD-实战:前端Vue项目

    极狐GitLab CI/CD如何在docker in docker 模式下将流水线的产物存储到宿主机上?

    在 Ubuntu 上开启 Swap

    dd if=/dev/zero of=/swapfile count=8096 bs=1M

    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43557686/article/details/126028541

    https://blog.csdn.net/huyongfu2004/article/details/122710325

  • 读《中美相遇: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(1784-1911)(美国人为何选择贸易战?美国妖魔化中国的源头在哪里?解读今日中美关系。)》

    读《中美相遇: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(1784-1911)(美国人为何选择贸易战?美国妖魔化中国的源头在哪里?解读今日中美关系。)》

    读完了。中美近几年摩擦不断,从新闻报道上,感到美国正在从各个方面不择手段地围堵中国,很想知道是为什么,这本书好像能找到答案。

    在读这本书之前,了解到的一些原因可能包括:

    1. 美国要维护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
    2. 美国不希望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崛起
    3. 中国的发展,抢了美国的生意
    4. 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发动战争,美国作为“世界警察”要维护和平
    5. ……

    来华

    自古(比哥伦布、麦哲伦还古的古)以来,西方都称东方为神秘的东方,想象中的东方是生机盎然、富丽堂皇的,那时候的中国也确实是生机盎然、富丽堂皇的。周边的国家以天朝为榜样,作天朝的附属国,来华朝贡,在朝廷的许可下做生意。这个时期的天朝自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。

    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快速迈入近代化,航海事业的发展终于让大量的西方人得以目睹天朝的风范…… 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虽依然富饶美丽,但在科技、军事等领域已极大的落后于世界而不自知的古国面貌。巨龙深卧潭底太久,膘肥体胖,已经不能起舞。

    第二次来做客的西方人,带来了他们的坚船利炮,撬开了古国的大门。在这些西方国家中,美国相比于其他国家,与中国的往来,表现上要好很多。彼时的中国,感到了自己的落后,也希望能融入新的诞生于欧美的世界文明体系中,但同时也不想失去天朝的尊严。欧洲来的洋人,整体表现上充满了对中国的蔑视。美国来的洋人,行事风格较为温和,也乐意帮助中国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,整体而言是平等友善的,这或许也与来华主事的人有关系。

   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是蒲安臣,曾发表过《勿扰她》演讲。他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成就,中国曾经是个伟大的国家,只不过近来落后了。他呼吁欧美国家不要打扰中国,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。

    这或许与欧美各国不同的对华政策有关。一方希望通过枪炮彻底摧毁中国,然后以欧美的方式重塑中国,另一方希望缓慢友好地以外交、贸易、宗教等手段把中国变成一个西方国家。

    慈禧

    后来,来华的所有西方列强都加入了瓜分中国的战争中。从书中了解到了慈禧的另一面,也对义和团有了新的认识。义和团打着“扶清灭洋”的旗号直接攻击了西方驻京使馆区,清廷也出兵助力,这直接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。而在此之前,慈禧刚刚首次邀请驻京大使的夫人们到宫廷,宴请送礼,友好交谈,试图以“夫人外交”的方式缓和与西方列强的关系,可义和团攻击使馆区的行为让慈禧的努力化为乌有。《辛丑条约》后,慈禧又做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,这改变了我以往对慈禧“丑恶的老太婆”的形象认知。

    大概慈禧终结了“维新”运动错误太大,使后来的人们对她深恶痛绝吧。书中提到康有为维新变法,但是从始至终是坚定的“保皇派”,而梁启超就对保有皇帝没有感觉,原因是康有为被皇帝召见过,梁启超没有。所有“面圣”过的人,几乎都会臣服于皇帝。西方驻京使者的夫人在受到慈禧召见后,也对慈禧赞不绝口,甚至评价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。可见“帝王之术“对人心理的巨大作用力,皇帝可称之为最高端的 PUA 玩家。

    朝鲜

    我的认知里,朝鲜是一个和中国一样地位的国家,历史上包括韩国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中国的附属国,现在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附属国(下国)实际上的意义在于遭到侵袭时,宗主国(上国)是不是可以合法出兵保护。此外,下国需要向上国朝贡,在军事、外交、政策上受上国制约,在礼仪上要显示低一等的地位,但是下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,有自己的经济发展自主权等,在国际交往上形同于宗主国一样的主权国家。现在似乎只是没了朝贡一说,从这里看,现在的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也还是基本未变的,而日本、韩国的国际地位与朝鲜也没啥不同,上国不同而已。

    文明

    西方的文明和中国的文明存在着一些不同,中国的文明给了中国人很高的道德感,名誉甚至比命重要。中国向来说话算数,被人指责后,道德羞耻感很重。中国跟西方相比,“脸皮”很薄。而西方基本上是从利益出发的,利益面前,可以不要脸。

    读完此书,尤其感到美国这个国家,几乎所有的政策、行为都是从利益出发的,真的是非常“单纯”的。大概西方文明国家都是以此为行为准则的吧,其他所有国际规则、条约都无关紧要。甚至,只要拳头硬,谁家的东西他们只要想要,都可以去拿。谁文明谁野蛮,可想而知。

    用书中一句话作为结束语:

    中国这个老大帝国,在周围地域乃至全球范围内,其实都是没有朋友的。

    《中美相遇》
  • 聊一聊上班族的时间管理

    聊一聊上班族的时间管理

    工作、生活的现状

   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经常加班熬夜,有时会工作到第二天早晨。半年之后,状态就不行了,疲惫、乏力,睡不够,起床困难,工作也没了激情,甚至出现了失眠、莫名精神紧张、有抑郁倾向等精神问题。这也许是大多数职场新人会碰到的情况。

    这几年,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,许多同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2018年年末,大疆公司的一个25岁的哈工大硕士员工在家中猝死。2020年疫情期间,前端届知名的程序员司徒正美倒在了家中,年末又有拼多多的员工猝死在工作岗位上。考虑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,累死的肯定是极少数,但每个人都是全部。

    加班是提高工作效率唯一且高效的方法吗

    有人自嘲说投胎到中国,相当于开启了人生的 hard 模式。我们国人确实是比较勤劳的,近现代我们落后了,等我们回过神来后奋起直追,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。目前,我们与西方先进国家,在科技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层面,还是存在差距。这些领域的差距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追赶,效果不会好。对于上班族来说,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不是通过加班就能解决的。

    工作价值、产出与成就感的获得

    16年的一篇报道《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仍有提升空间》提到: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%,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.4%!这也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里,我们创造出的价值太低了。美国民众是比较重视家庭生活的,5点下班后就回家了。这样的生活工作节奏,美国每年 GDP 依旧是世界第一。原因是美国人超高的劳动生产率。

    创造性的工作是需要付出智力的劳动,特别依赖于清醒的头脑。智力也是一种力,长期处于疲惫状态,不利于发挥出较好的智力水平,工作产出质量较低。持续低效率低质量的工作输出,也不利于社会和个人发展。长期高负荷的工作,还易产生倦怠心理,让人消极工作。在疲惫状态下,人会倾向于选择最容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,做机械的重复性劳动。这样的工作获得的成就感也比较低。而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奖赏机制,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工作。一直从事低成就感的工作,会让人迅速厌倦,丧失进步的动力。

    我们学习欧美还不够

    我国与日本的发展进程有相似的地方,比如我们都从某一天开始学习向欧美国家看齐。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的过程中诞生了自己独有的文化。尤其是在科技领域,增强了创造力。我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也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,但总觉得还是缺少一种极致的创造性。

    许知远在小凤直播室和冯克利对谈时提到说: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着急,不太认真。还没有完全想好,就开始行动。在一个领域能极致研究的人太少了。别人能做的事情,我们现在也能做了,但是做得不够好。科技领域的理论层面,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有许多差距,但理论层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而且不容易看到结果。我们大多时候太执着于早点看到结果了,而对结果质量的宽容度倒是很高。

    过上理想的生活

    确实很多人认为生活的意义完全就是工作,更多人还是希望家庭、个人生活、娱乐与工作较为均衡吧。

    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里面说,我们一开始可能的想法——认为现在努力,将来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——是错误的。生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若不是遇上了如彩票中奖这样的事情,不太可能在突然的某一天,理想的生活就来临了。我们可以现在就按照理想的生活方式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,现在就开始阅读,开始运动,开始乐器的练习。

    然而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下班之后回到家已经是精疲力尽了,哪还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呢?疲惫的时候也只是想吃了饭早早上床睡觉了。如果再加个班,甚至洗刷都要省略了。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,以致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。时间管理也就是精力管理,管理不好时间,也会让自己总是感到疲惫。

    科学利用时间,有节奏的工作

  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的作者桦泽紫苑在日本是有名的精神科医生,专门研究人类的大脑。他在书中提到人的专注力有个时间限度,他把这叫做“15,45,90法则”。一般而言,人类的专注力会随着时间降低。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,人们大概只能坚持15分钟,比如同声传译;需要中等专注力的工作,人们大概只能坚持45分钟,比如上课;90分钟是看足球比赛的专注力维持时间,大概也是一场电影的时长。当然,这里的时间15分钟、45分钟、90分钟只是大概的量度,每个人都会不太一样。对上班族来说,这里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需要有节奏的工作。并不是一整天我们都要精神高度集中地持续工作,那样没有人可以做的到。强迫自己去做,也不过是在精神疲惫下的拼死硬撑,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效率是极低的。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提到人在精力充沛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是疲惫状态下的4倍!也就是说在疲惫状态下需要花四个小时来做的工作,精力充沛状态下,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了。也就是说与其强迫自己在疲惫状态下连续工作4个小时,不如休息1个小时后再来工作效率更高。采用后面的策略,我们甚至在完成工作的时候,还能节约出两个小时的时间!所以,在白天的工作中,如果感到累了,就果断去休息,偷懒5到15分钟的时间就能让自己的精力恢复到比较高的水平,从而在下一个专注力周期里可以更高效地工作。

    工作的时候不要分心

    从我的工作经历来看,有些事情是特别耗费精力的,像是做选择与一心多用。早上来到办公室想自己做点儿什么,有时还会在想着的同时,再聊聊天,看看资讯,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,可还什么都没做。有时做着一项工作的时候,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处理,就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去做那件工作,回来后再花时间接上被切断的思绪……还有同事随时来沟通工作,APP 推送资讯……

    被打断之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,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,这20分钟的时间几乎是毫无产出的。如果一天中被打断个十次,那么三个小时就没了,实际上一个普通职员一天被打断的次数远远大于10次!

   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分心,人类的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件事情,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本质上只不过是大脑在不停的切换状态,而这种状态的切换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。既然已经找到了原因,那就可以对症下药了。

    自己不要为难自己,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。如果是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,同事来找你,现在开始不再那么及时地与他们沟通,礼貌地回复他们,现在在忙,让他们等一等;如果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,就更容易了。这样先把手上的工作了结后再去做别的事情,会节省很多时间。时间久了之后,同事们会知道你是个在专注工作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的人,这样除非特别紧急,必须你参与而且要马上解决的事情,一般都不会找你了。(但确实有些同事不太注意这些,全然不顾别人是否在专注工作,高声讲电话,粗暴打断别人的思路,对于这类同事,有时也是无力……)

    另外,去考虑先做哪些事情,突然想起来要做哪些事情……对于这样的一些杂念,也是会耗费精力去思考的。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里面也给出了解决办法,就是把事情写下来,最好做成待办列表。写下来的过程本身就会让自己在这些事情上停止思考,知道自己有了记录不会遗漏之后,也可以安心工作。工作告一段落,还可以检查一下工作进度,完成的打勾,像打怪升级一样把事情做完,也是提高工作成就感的有效方式。

    有时实在是太累了

    不管是有节奏的工作,还是专注地工作,前提是我们每天都可以精力充沛。但有时,我们太累了。我就有过一段时间,几乎天天失眠,别说通过短暂休息来恢复精力了,原本应该精力较充沛的早晨都很乏力。我知道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的心理负担太重了,又加上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的冲击,整个人都很消极。我读了一些心理辅导的书籍,后来觉得换个工作环境,换一换生活的节奏才有可能让我走出困境,我就这么做了。当我的身心较为正常之后,就开始关注生活、工作、人生等这类的事情。找到生活、工作与自己身体、内心的平衡,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烦恼。

    感觉太累了,如果是来自于确切的压力,那么去解决压力。有时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。人的精力要靠睡眠来补充,长期睡眠不足,人的智力水平都会下降。而造成睡眠不足的原因,如果是加班,那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减少加班;如果是自己造成的,比如沉迷手机到深夜,那是需要改变的恶习。我尝试过靠药物辅助睡眠,虽然可以入睡了,但是睡眠质量并不好,一般药物还会带来一定副作用,比如睡好了第二天还是精神不济。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保持心情舒畅,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每天固定时间睡觉。在那段时期接触过一套“美国海军陆战队快速入睡方法”,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也提到过这个方法,我试过是有作用的。那段时期过后,我的睡眠就比较正常了。

    保证了足够的睡眠,才能在第二天的清晨精力充沛,应对较困难的工作。在疲惫之后也才能有储备能量,让我们可以通过短暂休息等的方式释放出来了。

    我有时间读书、运动、练习乐器了

    在了解了造成自己身心疲惫的原因,以及有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并付诸行动之后,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疲惫了,感觉生活不再那么让人沮丧了,并且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工作之余,对自己原有的爱好重新产生了兴趣。这种感觉和强迫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去做一些事情有很大不同。……如果还能坚持运动,会发现自己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多。

    现代社会在带来美好的同时,也带给人们一些烦恼。至少在我看来,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虽是更便利了,但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弊端多多。我们无力让全社会马上地转换成另一种生活方式,相信美好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。我们现在就可以做的,从改变自身来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
    本篇是受桦泽紫苑的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启发的,希望有跟我一样不快经历的朋友能从此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  • 读李娟的《冬牧场》——读书读生活

    读李娟的《冬牧场》——读书读生活

    原本是打算写写《围城》的,遗忘的太多了。回头看的时候顺便看了下别人的书评,有些感受确定在读书的时候同样有过,但现在感觉没那么强烈了。留着重读之后再看看能不能写点什么。

    去年读的书里面,《冬牧场》是最能重拾小时候读书乐趣的作品。

    小时候读书,杂志、期刊类的“书”比较多,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等的,这些都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得来的。记得初中每次开学总会带几本《读者》等杂志去读,以应付刚开学那几天无所事事的时光。特别记得小学时候,每个学期会发一些课外读物,大概有两三种不同类型的读物,每人仅一本,同桌两个人是不同类型的,大家交换着看,另外还有一些作文类的报纸。我们班还建立了“图书角” ,也就是在教室黑板旁边角落放了一张书桌,班主任鼓励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到“图书角”,登记在册,供全班同学借阅。除此之外,我很少能读到其他的书。在图书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,到手的书总是如饥似渴地读。记得从同学手里借到一本《简爱》,喜爱至极,没日没夜读了两天,读完了。对书中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,身临其境般,这种读书的奇妙感觉至今犹在,回味无穷。在图书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,对读物也是不挑食的,饿极了什么都吃,《故事会》、《小说界》等一些可能不适合小学生读的期刊、杂志,也读过一些。严格来说,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我可能也是在不该读的年龄段里开始读的,最不该读的可能还有一些五行八卦类的地摊书……见到什么读什么而已。

    高中时期的读书应该比较符合自己的年龄了,那正是韩寒、郭敬明、安妮宝贝等流行于校园的时候。这段时间的读书得益于我有了一部手机,每天晚上熄灯后,查房的老师们走了后,我就着火柴盒大小的手机屏幕读了三年。有段时间痴迷于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,每天晚上读一篇,读完了全集,我记得电子书资源有几十 M 之多,后来在书店翻看才知道那些文字印成书,得有几十公分厚了。此外,那个时候读的最多的应该是安妮宝贝的作品,安妮是那时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,我喜欢她优美、精炼、清澈凛冽的文字,不过也都是就着火柴盒大小的手机屏幕读的。大学放暑假回家,在火车站旁边的新华书店买过一本《春宴》,那是买的安妮宝贝的第一本书,装帧也喜欢,文字也喜欢,慢慢读,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暑假。郭敬明的《悲伤逆流成河》是高一入学前的那个暑假读的,那年中考,考场就设在后来读高中的那所学校。一好友从校园附近的书店买了《悲伤逆流成河》和《乱世佳人》,他读完后,我借来读。《乱世佳人》下册他没读完,我只借到上册。我有个哥哥酷爱读书,我们两个都上学的时候,没到暑假,我们一起玩,他就捧一本书,坐在河边看。我记得我们讨论过郭敬明的《幻城》和韩寒,我都不甚了了。直到看到《悲伤逆流成河》才知道郭敬明文笔的厉害!高中读他的《最小说》,班里有几个他的书迷,其中有个漂亮的女同学每月都会买《最小说》,我们就轮流借着读。此外还读了他公司旗下许多作家的作品,记得有落落、安东尼等,那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。

    读书得到的乐趣,除了对未知的渴求之外,可能还有想要一种“那样的生活”、“那样的爱情”……的满足。当然,这肯定不是读书乐趣的全部。读《冬牧场》感受到的快乐,应该就是这样的吧。

    读李娟的第一本书是《我的阿勒泰》,通过“多看” APP 读的电子版。爱上了那个在北疆生活的女子,爱上了她亲切坦诚而又清澈优美的文字。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想象作者的模样——优雅、倔强,一个真正的活着,活得明媚的女子。从读《我的阿勒泰》到读《冬牧场》,过去了有三四年,不知道这两本书的写作顺序,在我这里,李娟的生活就在这两本书、三四年间延续着。读到《冬牧场》,第一感觉就是,对了!是那个女子!她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?

    后来我知道李娟可能是一个遇到了也不会多看两眼的普通女子,身上并没有我印象中作家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。她真的真实,放下笔杆子就是一活生生的人,拿起笔杆子就能把生活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。一个牧民家庭,跟随季节迁徙,尤其在冬天,几个人,一群牲口,去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放牧生活,除了无聊、寒冷,有什么可写的呢?拿起《冬牧场》,却感觉不到可能的乏味、无趣,反而让我开始思考,我正在经历的是生活吗?在城市里,上班下班重复着可能并无太多意义的工作,天空灰蒙蒙一片,好像李娟笔下的荒凉的戈壁滩倒挂起来了。这样自然的天色,却闻不到自然的味道。似一场梦,偶尔醒过来,只想逃离。

    我看到的人们呢?人们自私、虚伪、势力、奸诈,人们孤独,无助,无趣、可怜。人们努力建设着的社会秩序里,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生活,剩下的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情愿地建筑着那小部分人的生活。也许,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画面。也许,喜欢李娟是因为她给了我没想到过的生活的另一幅画面。也许,童年的农村生活决定了我更需要一种接近于自然的生活方式。也许,长久以来的不断向上生活目前到尽头了,而这个尽头又是我不能坦然接受的。

    这或许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的尴尬。生活看似给了人们无穷的选择权力,但具体到某一个人,未必可以做到“选择”。未必能选择一个最爱的人共度一生;未必能选择结婚不结婚,生不生孩子;甚至未必能选择做你真正喜欢的工作。大多时候的所谓“选择”,只不过是去争取一下,然后等待着“被选择”,这道理是从《向往的生活》黄磊老师那里学到的。到底很少有人能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。可还是有些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有了选择,选择逃离目前所拥有的一切,去到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,开始一种生活,而且不显得矫揉造作。什么是苦日子?李娟和她笔下的人们风餐露宿的生活是苦日子吗?我不觉得是,没有自由与灵魂的生命才是苦的。

    我甚至在接近成年的时候还不太懂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有什么意义,虽然从小就被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三观,被教育什么才是正确的三观。到了二十多岁,我开始怀疑这一切。这个世界和小时候眼中的世界不太一样,人生也不只有一种可能性,小时候被建立的“价值观”似乎与我现在所追求的也没多大关系。读到过一句话:当一个人为你服务,你却不能给他足够的报酬的时候,你就教育他,让他树立正确的三观。……嗯,重构自己的思想,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,甚至会毁了一切,但是一旦完成了,能坦然地从头再来一次,应该也是很痛快的吧。

  • 冷漠

    冷漠

    周末网上看到两件事情。

    一件事发生在北京街头,一孩子骑自行车碰倒了一位阿姨,那孩子只扭头看了一眼,就走了。路过的一位摩托车骑手看到了之后,首先去把阿姨扶了起来,然后让那孩子过来向阿姨道歉。那孩子态度非常不好,摩托车手把他训斥了一顿。他跟那孩子说就是过来道个歉,什么事都没有。孩子的父亲自始至终一直在,但是什么也没说,什么也没做。骑手坚持,那孩子最终道了歉。骑手后来接受采访,说他这不是管闲事,这也不是闲事,他不希望这个世界这么冷漠。

    DSCF3035副本.jpg
    晚上的南艺艺术创客空间

    另外是一则广告,父母亲给自己的孩子买平板电脑,店员询问孩子多大了,父亲说孩子今年 5 岁,店员让父亲 7 年后再来给他买。父亲不解,店员说孩子还小,在他变得冷漠之前应该和家人在一起,享受家的温暖。

    DSCF1144副本.jpg
    白天的南艺艺术创客空间

    第三件事是我这周末又去了南艺。去年去的时候正值开学,校园里的创意街区,人来人往,沿街点缀设计精良的小店,极富感染力与艺术气息。这次去,南艺还在暑假中。夜色中,校园里只有晚饭后散步的三两人。走在创意街区,几只小猫在路灯下吃路人撒的猫粮,秋叶落下,只有凄凉。

    DSCF3039副本.jpg
    路灯下的猫

    真正有价值的是人,是正在活着的人。刨去了人的行为、感情,时间也会黯然失色。

    Image
    南艺下午茶
  • 傍晚雨中雨后的南京建邺

    傍晚雨中雨后的南京建邺

    二零一七年七月二日,南京,雨

    这天雨下得并不大,湿气倒很重

    从走廊向外望去,白茫茫一片

    是南方的那种烟雨楼台

    如果在白墙黑瓦的秦淮河畔

    大概是另一幅诗意的景象

    DSCF2845.jpg
    雨中

    雨过天晴后的建邺

    天际线还不错

    空气清澈而舒爽

    DSCF2895.jpg
    雨后
  • 苏州印象

    苏州印象

    去苏州也算得上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了

    ……

    2016-12-31

    ……

    2017-01-01

    据说苏州火车站也是很有苏式味道的,行程安排忽略了,只能按照已有计划匆匆前往旅程第一站。游览完最后一站,由于旅途疲惫,到了苏州站准备改签车票尽早返程。虽然排了长队,但改签的速度还是远超预期,所以,在苏州站广场长久逗留,得以感受一番苏州站的美。如果是初到苏州直奔车站广场,定会被其震撼。

    DSCF2253.JPG
    苏州城的正确打开方式——苏州站广场

    然而我打开苏州城的方式是整站的绿皮火车,隐约感受到的中式屋顶,融合了充满现代感的简约线面设计,也是极具特色的苏州味道,不过一些店铺招牌略显扎眼,为何不换个素雅些的,以与其相融合?

    绿皮火车
    苏州火车站内景
    DSCF1979.JPG
    苏州火车站内景

    苏东坡说过,“到苏州不游虎丘者,乃憾事也”,于是这第一站选择了虎丘,过了“吴中第一山”牌坊,大概是虎丘公园吧,此时并未进入景区内部,公园石板整洁,应是新修。

    吴中第一山.jpg
    吴中第一山

    进入景区,一阵古风扑面而来。虎丘山下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河,经查名叫“山塘河”,是大诗人白居易为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,河中停泊客船,一下就让人想起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的诗句。

    虎丘环溪.jpg
    虎丘山下的“山塘河”



    沿河行走,会有各式石拱桥,虽然应也是新修的,搭配两岸白或黄墙、黑瓦,依然可以让人感受一下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闲适意境。

    Image
    小桥流水人家
    Image
    古道夕阳帅马
    Image
    飞檐走壁
    DSCF2088.JPG
    荷言旗袍
    DSCF2145.JPG
    水乡亦或水城
    DSCF2160.JPG
    三眼拱桥,平静的水面
    DSCF2163.JPG
    人潮
    DSCF2170.JPG
    苏州城的生活气息
    DSCF2189.JPG
    绿树掩映中的苏式庭院
    Image
    采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