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完了。中美近几年摩擦不断,从新闻报道上,感到美国正在从各个方面不择手段地围堵中国,很想知道是为什么,这本书好像能找到答案。
在读这本书之前,了解到的一些原因可能包括:
- 美国要维护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
- 美国不希望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崛起
- 中国的发展,抢了美国的生意
- 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发动战争,美国作为“世界警察”要维护和平
- ……
来华
自古(比哥伦布、麦哲伦还古的古)以来,西方都称东方为神秘的东方,想象中的东方是生机盎然、富丽堂皇的,那时候的中国也确实是生机盎然、富丽堂皇的。周边的国家以天朝为榜样,作天朝的附属国,来华朝贡,在朝廷的许可下做生意。这个时期的天朝自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。
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快速迈入近代化,航海事业的发展终于让大量的西方人得以目睹天朝的风范…… 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虽依然富饶美丽,但在科技、军事等领域已极大的落后于世界而不自知的古国面貌。巨龙深卧潭底太久,膘肥体胖,已经不能起舞。
第二次来做客的西方人,带来了他们的坚船利炮,撬开了古国的大门。在这些西方国家中,美国相比于其他国家,与中国的往来,表现上要好很多。彼时的中国,感到了自己的落后,也希望能融入新的诞生于欧美的世界文明体系中,但同时也不想失去天朝的尊严。欧洲来的洋人,整体表现上充满了对中国的蔑视。美国来的洋人,行事风格较为温和,也乐意帮助中国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,整体而言是平等友善的,这或许也与来华主事的人有关系。
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是蒲安臣,曾发表过《勿扰她》演讲。他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成就,中国曾经是个伟大的国家,只不过近来落后了。他呼吁欧美国家不要打扰中国,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。
这或许与欧美各国不同的对华政策有关。一方希望通过枪炮彻底摧毁中国,然后以欧美的方式重塑中国,另一方希望缓慢友好地以外交、贸易、宗教等手段把中国变成一个西方国家。
慈禧
后来,来华的所有西方列强都加入了瓜分中国的战争中。从书中了解到了慈禧的另一面,也对义和团有了新的认识。义和团打着“扶清灭洋”的旗号直接攻击了西方驻京使馆区,清廷也出兵助力,这直接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。而在此之前,慈禧刚刚首次邀请驻京大使的夫人们到宫廷,宴请送礼,友好交谈,试图以“夫人外交”的方式缓和与西方列强的关系,可义和团攻击使馆区的行为让慈禧的努力化为乌有。《辛丑条约》后,慈禧又做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,这改变了我以往对慈禧“丑恶的老太婆”的形象认知。
大概慈禧终结了“维新”运动错误太大,使后来的人们对她深恶痛绝吧。书中提到康有为维新变法,但是从始至终是坚定的“保皇派”,而梁启超就对保有皇帝没有感觉,原因是康有为被皇帝召见过,梁启超没有。所有“面圣”过的人,几乎都会臣服于皇帝。西方驻京使者的夫人在受到慈禧召见后,也对慈禧赞不绝口,甚至评价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。可见“帝王之术“对人心理的巨大作用力,皇帝可称之为最高端的 PUA 玩家。
朝鲜
我的认知里,朝鲜是一个和中国一样地位的国家,历史上包括韩国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中国的附属国,现在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附属国(下国)实际上的意义在于遭到侵袭时,宗主国(上国)是不是可以合法出兵保护。此外,下国需要向上国朝贡,在军事、外交、政策上受上国制约,在礼仪上要显示低一等的地位,但是下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,有自己的经济发展自主权等,在国际交往上形同于宗主国一样的主权国家。现在似乎只是没了朝贡一说,从这里看,现在的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也还是基本未变的,而日本、韩国的国际地位与朝鲜也没啥不同,上国不同而已。
文明
西方的文明和中国的文明存在着一些不同,中国的文明给了中国人很高的道德感,名誉甚至比命重要。中国向来说话算数,被人指责后,道德羞耻感很重。中国跟西方相比,“脸皮”很薄。而西方基本上是从利益出发的,利益面前,可以不要脸。
读完此书,尤其感到美国这个国家,几乎所有的政策、行为都是从利益出发的,真的是非常“单纯”的。大概西方文明国家都是以此为行为准则的吧,其他所有国际规则、条约都无关紧要。甚至,只要拳头硬,谁家的东西他们只要想要,都可以去拿。谁文明谁野蛮,可想而知。
用书中一句话作为结束语:
中国这个老大帝国,在周围地域乃至全球范围内,其实都是没有朋友的。
《中美相遇》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