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一聊上班族的时间管理

工作、生活的现状

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经常加班熬夜,有时会工作到第二天早晨。半年之后,状态就不行了,疲惫、乏力,睡不够,起床困难,工作也没了激情,甚至出现了失眠、莫名精神紧张、有抑郁倾向等精神问题。这也许是大多数职场新人会碰到的情况。

这几年,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,许多同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2018年年末,大疆公司的一个25岁的哈工大硕士员工在家中猝死。2020年疫情期间,前端届知名的程序员司徒正美倒在了家中,年末又有拼多多的员工猝死在工作岗位上。考虑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,累死的肯定是极少数,但每个人都是全部。

加班是提高工作效率唯一且高效的方法吗

有人自嘲说投胎到中国,相当于开启了人生的 hard 模式。我们国人确实是比较勤劳的,近现代我们落后了,等我们回过神来后奋起直追,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。目前,我们与西方先进国家,在科技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层面,还是存在差距。这些领域的差距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追赶,效果不会好。对于上班族来说,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不是通过加班就能解决的。

工作价值、产出与成就感的获得

16年的一篇报道《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仍有提升空间》提到: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%,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.4%!这也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里,我们创造出的价值太低了。美国民众是比较重视家庭生活的,5点下班后就回家了。这样的生活工作节奏,美国每年 GDP 依旧是世界第一。原因是美国人超高的劳动生产率。

创造性的工作是需要付出智力的劳动,特别依赖于清醒的头脑。智力也是一种力,长期处于疲惫状态,不利于发挥出较好的智力水平,工作产出质量较低。持续低效率低质量的工作输出,也不利于社会和个人发展。长期高负荷的工作,还易产生倦怠心理,让人消极工作。在疲惫状态下,人会倾向于选择最容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,做机械的重复性劳动。这样的工作获得的成就感也比较低。而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奖赏机制,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工作。一直从事低成就感的工作,会让人迅速厌倦,丧失进步的动力。

我们学习欧美还不够

我国与日本的发展进程有相似的地方,比如我们都从某一天开始学习向欧美国家看齐。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的过程中诞生了自己独有的文化。尤其是在科技领域,增强了创造力。我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也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,但总觉得还是缺少一种极致的创造性。

许知远在小凤直播室和冯克利对谈时提到说: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着急,不太认真。还没有完全想好,就开始行动。在一个领域能极致研究的人太少了。别人能做的事情,我们现在也能做了,但是做得不够好。科技领域的理论层面,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有许多差距,但理论层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而且不容易看到结果。我们大多时候太执着于早点看到结果了,而对结果质量的宽容度倒是很高。

过上理想的生活

确实很多人认为生活的意义完全就是工作,更多人还是希望家庭、个人生活、娱乐与工作较为均衡吧。

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里面说,我们一开始可能的想法——认为现在努力,将来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——是错误的。生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若不是遇上了如彩票中奖这样的事情,不太可能在突然的某一天,理想的生活就来临了。我们可以现在就按照理想的生活方式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,现在就开始阅读,开始运动,开始乐器的练习。

然而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下班之后回到家已经是精疲力尽了,哪还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呢?疲惫的时候也只是想吃了饭早早上床睡觉了。如果再加个班,甚至洗刷都要省略了。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,以致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。时间管理也就是精力管理,管理不好时间,也会让自己总是感到疲惫。

科学利用时间,有节奏的工作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的作者桦泽紫苑在日本是有名的精神科医生,专门研究人类的大脑。他在书中提到人的专注力有个时间限度,他把这叫做“15,45,90法则”。一般而言,人类的专注力会随着时间降低。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,人们大概只能坚持15分钟,比如同声传译;需要中等专注力的工作,人们大概只能坚持45分钟,比如上课;90分钟是看足球比赛的专注力维持时间,大概也是一场电影的时长。当然,这里的时间15分钟、45分钟、90分钟只是大概的量度,每个人都会不太一样。对上班族来说,这里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需要有节奏的工作。并不是一整天我们都要精神高度集中地持续工作,那样没有人可以做的到。强迫自己去做,也不过是在精神疲惫下的拼死硬撑,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效率是极低的。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提到人在精力充沛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是疲惫状态下的4倍!也就是说在疲惫状态下需要花四个小时来做的工作,精力充沛状态下,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了。也就是说与其强迫自己在疲惫状态下连续工作4个小时,不如休息1个小时后再来工作效率更高。采用后面的策略,我们甚至在完成工作的时候,还能节约出两个小时的时间!所以,在白天的工作中,如果感到累了,就果断去休息,偷懒5到15分钟的时间就能让自己的精力恢复到比较高的水平,从而在下一个专注力周期里可以更高效地工作。

工作的时候不要分心

从我的工作经历来看,有些事情是特别耗费精力的,像是做选择与一心多用。早上来到办公室想自己做点儿什么,有时还会在想着的同时,再聊聊天,看看资讯,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,可还什么都没做。有时做着一项工作的时候,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处理,就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去做那件工作,回来后再花时间接上被切断的思绪……还有同事随时来沟通工作,APP 推送资讯……

被打断之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,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,这20分钟的时间几乎是毫无产出的。如果一天中被打断个十次,那么三个小时就没了,实际上一个普通职员一天被打断的次数远远大于10次!

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分心,人类的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件事情,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本质上只不过是大脑在不停的切换状态,而这种状态的切换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。既然已经找到了原因,那就可以对症下药了。

自己不要为难自己,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。如果是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,同事来找你,现在开始不再那么及时地与他们沟通,礼貌地回复他们,现在在忙,让他们等一等;如果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,就更容易了。这样先把手上的工作了结后再去做别的事情,会节省很多时间。时间久了之后,同事们会知道你是个在专注工作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的人,这样除非特别紧急,必须你参与而且要马上解决的事情,一般都不会找你了。(但确实有些同事不太注意这些,全然不顾别人是否在专注工作,高声讲电话,粗暴打断别人的思路,对于这类同事,有时也是无力……)

另外,去考虑先做哪些事情,突然想起来要做哪些事情……对于这样的一些杂念,也是会耗费精力去思考的。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里面也给出了解决办法,就是把事情写下来,最好做成待办列表。写下来的过程本身就会让自己在这些事情上停止思考,知道自己有了记录不会遗漏之后,也可以安心工作。工作告一段落,还可以检查一下工作进度,完成的打勾,像打怪升级一样把事情做完,也是提高工作成就感的有效方式。

有时实在是太累了

不管是有节奏的工作,还是专注地工作,前提是我们每天都可以精力充沛。但有时,我们太累了。我就有过一段时间,几乎天天失眠,别说通过短暂休息来恢复精力了,原本应该精力较充沛的早晨都很乏力。我知道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的心理负担太重了,又加上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的冲击,整个人都很消极。我读了一些心理辅导的书籍,后来觉得换个工作环境,换一换生活的节奏才有可能让我走出困境,我就这么做了。当我的身心较为正常之后,就开始关注生活、工作、人生等这类的事情。找到生活、工作与自己身体、内心的平衡,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烦恼。

感觉太累了,如果是来自于确切的压力,那么去解决压力。有时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。人的精力要靠睡眠来补充,长期睡眠不足,人的智力水平都会下降。而造成睡眠不足的原因,如果是加班,那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减少加班;如果是自己造成的,比如沉迷手机到深夜,那是需要改变的恶习。我尝试过靠药物辅助睡眠,虽然可以入睡了,但是睡眠质量并不好,一般药物还会带来一定副作用,比如睡好了第二天还是精神不济。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保持心情舒畅,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每天固定时间睡觉。在那段时期接触过一套“美国海军陆战队快速入睡方法”,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也提到过这个方法,我试过是有作用的。那段时期过后,我的睡眠就比较正常了。

保证了足够的睡眠,才能在第二天的清晨精力充沛,应对较困难的工作。在疲惫之后也才能有储备能量,让我们可以通过短暂休息等的方式释放出来了。

我有时间读书、运动、练习乐器了

在了解了造成自己身心疲惫的原因,以及有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并付诸行动之后,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疲惫了,感觉生活不再那么让人沮丧了,并且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工作之余,对自己原有的爱好重新产生了兴趣。这种感觉和强迫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去做一些事情有很大不同。……如果还能坚持运动,会发现自己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多。

现代社会在带来美好的同时,也带给人们一些烦恼。至少在我看来,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虽是更便利了,但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弊端多多。我们无力让全社会马上地转换成另一种生活方式,相信美好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。我们现在就可以做的,从改变自身来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
本篇是受桦泽紫苑的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启发的,希望有跟我一样不快经历的朋友能从此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